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中国张家界康养论坛暨茶马古道耕育茶园座谈会在慈利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21 |浏览次数:

       近日,由中国地名学会文旅委员会和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张家界康养论坛暨茶马古道耕育茶园座谈会”在张家界慈利县举行。参加论坛的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地名学会文旅委员会会长孙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副主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长三角一体化人才社团联盟常务副主席、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专职副秘书长韦学明,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影视中心主任奚容华,中国农科院中咨国业规划中心、中国文旅地标评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小梅、民盟吉林省四平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四平工作站副主任秦红波,国家税务总局张家界永定区税务局杜国菁,张家界生态志愿者吴杨兴,张家界市茶叶协会茶旅委员会、张家界牧羊冲古甑茶文化旅游公司高忠垠,张家界绿春园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国等。
       会议由韦学明秘书长主持,他介绍: 慈利县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生态资源极为丰富,是一个康养文旅的好地方,发展康养潜力巨大。根据慈利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茶叶资源,应该把生态产业、红色发展、康养基地、民宿、生态食材发展好,把“顾客”引进来,把“产品”销出去。农业康养产业为城镇居民提供康养消费,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消费能力,可以为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促进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打造世界级的康养圣地。
       孙建会长以“耕育茶园与山林康养促进健康农业发展”为主题发言:耕育康养、田园康养、山林康养理念的是2016年7月16号,在贵州荔波中国生态志愿者之家“中国好生态”启动仪式上,由耕育首倡者提出,同时发布了中国生态志愿者宣言。2016年底国家发布的《质量品牌提升十三五规划》写入了“绿水青山、耕育田园、水土气林、立体防线、产业品牌、旅游优先”第一次提出了耕育田园“水、土、气、生(林)”立体防护等生态要素,2017年初“田园综合体”成为全国发展模式。2020年8月14日,在联合国工发组织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等单位举办的“首届全球康养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又一次强化了耕育康养、山林康养和农业康养的模式。
       山林康养包括森林康养,是森林康养的延伸和补充,森林康养更偏重于自然,对生态保育和开发条件要求特别严格。山林康养可以自由的延展为田林康养、山水康养、湖泊康养、草原康养、湿地康养等,理念宽泛,形式多样。山林养生与森林养生的区别是山林的起点门槛较低,容易发展;山可以是绿水青山,林可以是森林和果林、生态林、防护林、经济林等。而森林对林、竹高度和直径、郁闭度(大于0.20)要求起点高,联合国粮食组织定义的森林不包括主要为农业和城市用途的土地。而且森林景观单一,而且保护区有政策限制,山林包括水田草,景观多样性,民房变民宿,农民生产的生态农产品可以就地转化,促进消费扶贫和生态扶贫。山林康养是把自然生态和耕育文化的人文资源与医、康复、营养学结合,开展养、康、疗、休、游等系列调节人类身心健康的服务。山林康养是研究自然生态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科学。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开发康养产品,合理组织康养活动,突出自然康养功能。结合观赏、体验、旅游、运动、饮食和文化启智,以及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调节身体机能,促进身心健康。
       孙建介绍, “耕育田园+山林康养”模式是产业融合、跨界融合、深度融合,农文康旅融合的产物,也是康养与教育、农业、文旅、美食、中医药跨界融合的结晶;借助于标准、质量、品牌,探索开展“新康养”模式,寻求人与自然融合,创造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康养模式,发展“山林(茶园)+民宿+文旅+康养”复合产业,提升乡村经济收入,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1、山林康养基地规划
       康养产业要立足自然资源,因地制宜,重点考虑山水田林草景观、物产、现有设施、交通,生活资源等。然后科学合理利用,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区域的康养群体需求,发展功能相适宜的康养产业,满足客户需求。
       2、田园康养:随着现代社会城镇化和工业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老龄化和人们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食材和环境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生态饮食和生活方式逐渐兴起,人们期盼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状态。山林康养、耕育田园康养依托山水田林草生态景观、优质的环境、健康的食材、浓郁的文化,结合中医保健理念,开展一系列健康养生活动。
       中国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积淀了深厚的耕育文化,农业的多功能性天然禀赋,对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与潜心耕读,农业体验与康养高度融合,可以满足自然生态的心理需求,缓解城市繁忙紧张生活带来的压迫感。旅游是在物质生活满足后的自然人文初步体验,康养是生活富足后条件下,衍生出来的身心和精神层面的深度体验。康养是对生命质量的提升,康养农业将康养带入田园,赋予农业新的功能,开拓农业发展的新途径。田园康养以乡村为平台,搭建田园、民宿和自然三大板块。将村庄和康养融为一体,将农村的闲置用房变成民宿,体现乡村的自然性。通过农作、农事劳动,实现康养目的。
       3、山林康养:是容易普及的多功能康养产业,山林康养靠近原住民的居住区,可以利用现有设施,更容易启动,更适宜人类久居。山林康养与原住民融合,第一有文化根基,二有生态食材,三有配套服务设施和工作人员。是一项生态扶贫、消费扶贫、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人类共赢。森林、山林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较高,被称为“空气维生素、清道夫”、是人类的“长寿素”,可以影响人体及其他生物的生命质量,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耕育康养:耕是耕牧渔樵四传统,代表自然历史和传统。涵盖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育是孕生抚培四育程,包括德智体美劳。代表文化教育和传承、人文民俗,风土人情。耕也代表广阔的大地,代表着原住民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五千多年的生命和文化传承代表这里适宜生存,人类在经过工业化的洗礼后,各种环境问题凸显,各类疾病缠身,亚健康状态普遍。人类面临生存、健康、可持续繁育问题。人类社会在发展经济科技进步的同时,生活上需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精神上需要回归家园、回归人类进化的故乡。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大概有“探险评估、开发利用、旅游、旅居、康养、居民”六个阶段。康养不是旅游,旅游可以有惊险,而康养更像是旅居的提升。康养必须实现自然康养、人文康养以及原住民的融合,单纯的追求自然高山大海,不一定适宜人居,而且影响大自然的生态保育。只有在广阔的原生地上,有世代居住的原住民才是检验适宜康养的地方。
       张家界牧羊冲古甑茶文化旅游公司高忠垠介绍,茶马古道萌芽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以骡马为主要交通工具,是当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对外经贸商路,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我国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分川藏、滇藏、青藏三大茶马古道延伸至不丹、泥泊尔、印度境内。茶马古道分为:主干线、分支线、微支线。张家界茶马古道是中国三大茶马古道中分支线之一,是湖南北部常德、慈利至鹤峰以上四川必经之地,是常德以上慈利西北骡子客、背篓客、茶盐客、官商客徒步来往于湘、鄂、川、黔贸易喉舌之地。近代以来,随着各地交通条件的改善,人们出行车辆代步,走的人少了,茶马古道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回忆,有情怀的生态志愿者希望借助耕育茶园与山林康养项目唤醒现代版的“茶马古道”。
       张家界绿春园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国介绍,慈利县拥有丰富的杜仲资源,杜仲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杜仲基地县。湖南慈利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39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6.8℃,全年无霜期267.6天,日照1563余小时。适合杜仲生长,山林之中无污染,无农残,无农药,无需施肥,有机硒达85%,与(恩施)硒都是同一个富硒地带。张家界特殊的地理环境,杜仲在武陵山脉一带幸存下来,从而也成为现今为止世界最大的野生杜仲产地。慈利县作为中国最大的野生杜仲林基地,素有“神秘的北纬30度,中国杜仲之乡”的美誉。
       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书中记载:"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思仲、思仙,皆由此义。杜仲,能入肝而补肾,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老"。中国杜仲风靡全球杜仲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活化石,据传在第二世纪冰川,唯一留存的植物、就是在张家界天门山一带。在中国,根据古代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记载,对杜仲的认识和利用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在世界各地生长的杜仲,都是19世纪末期先后从中国引进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药学家、植物化学专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针对杜仲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使杜仲风靡全球。1953年在国家支持下,请来苏联专家在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成立第一个专门种植杜仲的国有林场,在慈利县野生杜仲资源基础下培育人工种植杜仲(慈利县野生杜仲是光皮种,也是杜仲药用价值最好的品种),现在全国的光皮杜仲都是从慈利江垭林场引种。1955年,在列宁格勒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杜仲药理学研究学术讨论会。在这次学术大会上,正式公布了杜仲降血压的研究成果。
       据悉,近年来,张家界市大力推进茶叶、莓茶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目前,全市茶园面积15.09万亩,茶叶生产加工企业11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73家,茶叶经营企业479家,全市茶叶年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全市莓茶生产基地面积10万亩,从事莓茶种植、初加工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达110多家,从事莓茶加工的规模企业30余家,全市莓茶加工能力0.7万吨以上。2019年,茶叶全产业链产值5.6亿元,莓茶全产业链产值6.18亿元。张家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坚持不懈打造公共品牌,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一批重点产品;加大市场营销,坚持多渠道营销,不断深化茶叶深加工,强化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加强茶叶生态保护,不断提升茶叶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推动茶旅康融合发展。
       论坛前,为加强区域康养联动与合作,论坛专家和领导到通道县万佛山景区周边等地考察;促进湖南桂东、张家界、万佛山康养等基地,共同打造生态、生存、生命三生共同体,实现区域康养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专家建议,慈利县应利用丰富的自然景观、新鲜空气、农耕活动、人文地理、生态食材、服务配套等康养资源优势,依托生态旅游与茶产业优势,为全国人民提供更多的生态农产品和康养服务,巩固脱贫成果,促进湖南省康养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全球中医农业联盟:王颖、尹新洪、吴兵供稿)
 
Copyright © 2002-2018 中国生态产业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老科协农业规划委员会 支持单位: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原产地委员会 中国食品报社中食创学院 联系电话:010-62136011 Email:gjjnpg@163.com  
京ICP备18037021号-3 非商用版本